当一个隔离几个月的博士后面临遥遥无期的隔离时
专题介绍:数据分析那些事儿是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生物大数据分析领域已经有七年的科研经验。希望通过分享过去7年在国内外硕士、博士、博士后申请、求学、科研、求职、统计学、R&Python编程、生物大数据分析、国内外高校企业求职 生命科学发展对我们当下社会的影响 中收到的个人启发 来让1000个人受益 让求学求职生活变得容易一点点。如果你也想持续学习,克服懒惰的话。关注他参与“100天生信/数据科学自我挑战”的话题吧。
读知名大学、读博士,出国留学,当PI,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等等…….这些我们追求的东西背后,有无数人的故事,首当其冲的也应该是无数人的经历。今天的一件事情触动了我,作为一棵被疫情遥遥无期隔离的小草,我想写点自己和身边人故事,写给我们的父母家长,写给浩浩荡荡走在这条路上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师弟和师妹。
—写在前面
我是山石(化名),现在在瑞典做博士后。今天是隔离的第三个月零X天,算上大年初三从国内来瑞典的自我隔离,2020年总共出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由于日常工作可以100%在线完成,工作不但没什么太大影响,反而因为省去了一些花在琐事的时间,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窃喜了一阵之后,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了。这几个月面对面说过话的人,勉勉强强超过十个。窗外的世界看得太久了,总是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
曾经有朋友说,你用公共数据发了挺多好文章的,写个公众号吧,写写统计,写写生物信息,写写数量遗传学,分享下学习经验和心得,写好了没准能填补点家用。我没怎么当回事儿,一方面觉得才疏学浅,自己从事的是只是计算生物学里面一个很窄的领域,根本谈不上大数据分析。而且看看微信公众号里优秀的推文,觉得自己也不见得能比得过人家; 第二方面觉得写东西要花很多精力,作为一名小白,多读些文章,搜罗些公共数据,为未来回国建立课题组做点力所能及的准备,才是当前应该做的。
最近几天发生了一件事儿,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柔弱的地方,让我觉得我有义务要做点什么。前些日子注册了个知乎的账号,回答了一些数据分析专业以及个人教育成长经历方面的问题。有一位大一学生家长私信了我,他说因为儿子读了生物科学—–这个网上所谓的’天坑’专业,听说这个专业很苦,而且博士毕业了还找不到对口工作,他们全家都抑郁了,问我要不要重新选择?儿子读大学本应该是个高兴的事情,而他们一家绝望到了妈妈要住院的程度。想起十多年前,我高中刚刚毕业,为了读一个一本A类专业,执意调剂到了山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出生在农民家庭的,肩上扛着父母跨越社会阶层的重托。不知道父母当年心中经历了怎样的挣扎,随着我入学,考研,出国读博士他们内心深处又是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当年去山西农业大学读生物工程,只是觉得一本A比一本B好,去天津大学读遗传学硕士之前,我不知道有天津大学有哪些导师,都在研究什么。报道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做林木分子生物学; 出国读博士之前,并不知道出国留学意味着什么,我一直在努力的发表文章,也取得了一些让自己自豪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确定我知道做科研当PI,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决定追求职称、博士头衔、出国留学、高考、高薪工作之前,往往对这些目标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并不知道这些是否适合我们,在不知道达到目标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已经被滚滚洪流推着而竭尽全力……
2018年初,刚刚博士毕业,世界百强大学,有一区的文章,也超过了十分,专业领域也如火如荼的在大发展,觉得自己满足了各种条条框框,所以扛着整个小研究领域的希望和未来就回国去找工作了(现在想起来有完全是井底之蛙),却发现短短四年国内的学术圈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年找工作的过程中,去了很多家单位,被无数有情怀的前辈无私的点拔过,也被个别大佬在办公室里画过大饼(基层小干部风格,请自行脑补)。一番坎坷之后,刚毕业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复存在。这个Post PhD depression 过后,走在慢慢寻找自己职业和事业的路上,发表一篇好的学术文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也越来越小。随之而改变的是我对博士,教授,领域,科研圈的看法。今天知乎上的这位家长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柔弱的地方,在这个社会中有多类似的父母在看着勤奋好学的师弟师妹们沿着我们走过的路地方继续前进,又有多少希冀和向往、欣喜与失意在其中。作为年轻的科研从业者,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看重发文章对求职、职称,薪水的作用,有时候忘却了它的本真只是与同行沟通学术成果。我们竭尽全力的发表高水平文章,却忽视了如何向公众传播知识和经历,告诉师弟师妹我们走过的路上的风景。
作为一棵面临遥遥无期隔离的小草,我觉得我有义务要做点什么。我想写点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写给我们的父母,写给浩浩荡荡走在这条路上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师弟师妹。今天的世界是大佬们的,不管大佬有多少,我们有多卑微,你我在经历怎么样的挣扎,我坚信未来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如果我写的东西触动了你,不管过去了多久,请告诉我,我相信届时屏幕另一端的我内心将会是愉悦的。
请关注“恒诺新知”微信公众号,感谢“R语言“,”数据那些事儿“,”老俊俊的生信笔记“,”冷🈚️思“,“珞珈R”,“生信星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