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刊应该先了解这些
今天是生信星球陪你的第173天
你想找辆共享单车,发现满街都是别家车,没有一辆你能骑。
你想学点生信,搜了“初学者教程”,满眼尽是高大上,没有一句能看懂。
终于你跨越茫茫宇宙,来到生信星球,发现了初学者的新大陆!
刘小泽写于18.10.30 晚9.50
还欠了一篇limma+edgeR的,应该要写完文章再补了🤔
最近写第一篇论文的我,写完了才发现,对分区还不了解,老师问我拟投期刊的时候,蒙了一下,过去以为写完就是万事大吉,今晚和一起吃饭的师姐一讨论才发现,原来发文章有这么多讲究,不比写文章简单。于是,还是和学习分析数据一样,我想要先知己知彼,探究一下sci的背景知识,才能从容应对
边看发布会边写的果粉

了解SCI
闲言碎语不多讲
什么是SCI?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当然每年有一些被踢出的,原因很多,
-
常年影响因子低,像Biomedical Research-INDIA,常年保持0.2左右
-
自引率太高,超过40%就比较危险,如5分的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审稿机制存在问题,如Tumor Biology撤了107篇灌水文,另外Oncotarget也踢了
-
巨额版面费,如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关于两个分区方法:
国内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区表以及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区两种,汤森路透没有大学科,只有176个小学科,中科院JCR分区有13个大类,包括医学、工程技术、生物、环境、化学等。另外每个大类可以细分为更多小类,具体可以上leuhub网站查询,或者输入“期刊名 + 投稿”就出来了,可以看到小类和大类的分区有时是有区别的

中科院的被更多的机构采用,一般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
关于影响因子计算
汤森路透采用当年的影响因子计算,而中科院分区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减少了某些年影响因子的变动幅度影响。
汤森路透的1区是前25%,2区是26-50%,3区是51-75%,4区是后25%;
中科院按照这个标准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呈金字塔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 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另外还有Top期刊,划分标准是: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
关于各个大出版社
-
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Elsevier,每年出超过2000种期刊,Lancet、Cell等,版面费5000刀+
-
德国的Springer是第二大集团,总共3000左右期刊,但与生物医学有关的并不多,10分一下偏多
-
Plos系列:PLOS ONE(曾经许多博士追求的)、PLOS Biology、PLOS Medicine等,出版费3000-4000刀
-
NPJ:Nature的子刊们,像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等,版面费1700-3000刀+
-
Willey:1500种期刊左右,主要面向病理
从一个审稿人角度出发
上学时,总是听到老师说:多从出题人角度出发,看看他想要什么?
于是这是有同学回答:“想整死我!”
虽说是笑话,但是不考虑出题人(审稿人)的世界,是万万不可的,的确有风险被拒绝。
编辑的后台都有什么?这个解答来自Willey亚太总监José Oliveira博士
-
可以看到作者的投稿历史
-
与各个数据库的比对结果,根据这个判断是否存在抄袭,实验部分如果有一些重复是允许的,但是全文大量重复会被列入黑名单
-
开始检查:先看文章是否符合期刊范围,然后看格式,再看文章长度、创新度
-
浏览:Cover Letter(这里建议体现文章的重要性同时长度不要太长)
-
阅读: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最好是近几年的,同时控制自引率)、图标(字体一致、美观)、结论
编辑给审稿人建议(一般一两周通知,此时文章正式开始被评审),审稿的过程有合约审稿、义务审稿,合约的速度会快一些,义务的会出现拒稿。
然后审稿人评审后,会附带编辑的意见返回,比如
-
数据与结论吻合程度
-
原创性、创新度、重要性
-
全文逻辑是否清晰、是否需要增加内容
-
缺陷、错误
接下来,开始惊心动魄,漫长紧张的等待~
结果如果审稿都没问题,就进入minorevision(小修)阶段;
如果一优一差(五五开,最常见,需要进行更多的修改,manorevision-大修。需要逐条回复并非所有意见都要改正,如若不改,须注明原因,返回稿需要用高亮显示作出的改动。如果返回的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发表或者小修)
一般常见的修改内容:
-
未引用重要参考文献。一般绝大部分的参考文献出现在前言介绍,许多期刊会限制期刊的数量,有的少于60,有的少于30
-
实验步骤不完整,给人感觉是:结果不错,但是实验达不到要求
-
结果人工干预过多
-
研究结果没有深入分析,即没有说明重要的意义。一般好文章讨论部分要占到三分之一
-
重复率高,比如实验方法照抄文献
-
结论包含了实验未涉及的点
得到审稿意见之后,一般不要申诉,这样会延长发表周期【文章的亮点一定要在cover letter中告诉审稿人】
关于投稿信的写法以及后续一些信件来往,可以参考:
-
投稿信要怎麼寫
-
小木虫邮件
小小福利
看到这里,说明你很有耐心,因为今天的不是什么技术性文章,所以不是很上档次,送你一个小福利吧,下载中英文文献少不了吧,去这个网站
http://www.sci-hub.ac.cn/index.html,可以当sci-hub挂掉的时候替补
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哦😻
初学生信,很荣幸带你迈出第一步。
我们是生信星球,一个不拽术语、通俗易懂的生信知识平台。需要帮助或提出意见请后台留言、联系微信或发送邮件到Bioplanet520@outlook.com
请关注“恒诺新知”微信公众号,感谢“R语言“,”数据那些事儿“,”老俊俊的生信笔记“,”冷🈚️思“,“珞珈R”,“生信星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