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信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今天是生信星球陪你的第702天
大神一句话,菜鸟跑半年。我不是大神,但我可以缩短你走弯路的半年~
就像歌儿唱的那样,如果你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留在这学点生信好不好~
这里有豆豆和花花的学习历程,从新手到进阶,生信路上有你有我!
前言
从2018年8月初次开办学习小组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的讲师从业经历,让我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给刚来的粉丝科普一下,我们有三个生信课程:
-
主打零基础入门的学习小组(豆豆花花个人组织的)
这三个课程都是从零开始讲起,扎扎实实跟着学下来,必然是有收获的。
但经常有来咨询课程的粉丝会问:“我零基础,能不能学会/能不能跟上?”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零基础,和能不能学会,它们冲突么?如果说不识字、不认26个字母,那确实有影响。如果我们是从半路开始教,也有影响。但来学习生信的,怎么也是大学生了,零也零的不是那么彻底;我们的课程也对新手非常友好,并不需要你带着基础来学。
大家经常把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导致的失败,归因为零基础。真正影响自己进步的,其实不是有没有基础,而是心态够不够好,是否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是否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零基础就一定学不会!
小孩子上学第一天是零基础吧,你能因为他七岁时什么都不会,就断言他以后考不上大学么?同样的道理,也不要因为自己今天还没学R语言,就断言自己一定学不会嘛。
我在课上跟学员们说,“R语言版本99%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它总是无辜被怀疑”,真是个极好的背锅侠。“零基础”,也一样哦!
01 这些年,我遇到的生信小白
大家新接触到一个领域,都喜欢说自己是小白/零基础。比如ppt小白,比如PS小白,比如,生信小白。
不知道你白了多久了?打算一直白下去么?明年现在,会不会还是一样白?
从2018年8月开始到现在,以学习小组、线下培训、线上直播的形式上过我的课的人,我粗略数了一下,居然已经超过1500人。
我曾经也没想过,会教那么多人,甚至是遇见那么多人。在学员中,硕士和博士是主力,国内外都有。也经常有本科生、博后、青椒、生物相关企业的上班族、工作多年的医生,连硕导、博导也是有几位的。
有的团队多人一起报名参加,有的团队还会邀请上门培训。
这些学员,没有几个不优秀的吧。但在他们当中,有不会调节电脑音量的,有不会切换输入法的,有不会打$符号的,有不会复制粘贴的,不会用电脑版微信的,不会装软件的,甚至有分不清楚单词和字母的。你不要觉得我在夸张,这些全都是真实的!
这,很正常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都有自己认为的常识。搞音乐的会认为全世界都听过卡农,医生会认为全世界都知道去医院要挂号,生物学习者会认为全世界都分得清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游泳的人会认为全世界都会狗刨。那只是你以为的常识,不是所有人的常识啊。
不要因为谁不会某个很简单的知识而嘲笑他,甚至给人定义成傻子。因为如果在他擅长的领域,你也不具有他所认为的常识。
某个知识,你曾经不知道,那又怎么样,重要的、有用的,以后都会知道的。
因为这,我们的课程早已不是从零基础开始了,可以说是从负基础开始讲了,有什么好怕的,干就是了。
这是一个人人都奋发向上的世界。
硕士博士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课题,向后看,有年轻又优秀的本科生;向前看,有已经工作也继续努力学习的前辈。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啊。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夹在中间的人困惑不已。
02 谁学的最好
答案可能要让大多数人感到意外。从现场来看,学的最好的,通常是年龄最小的。
在很多老师的眼里,本科生懂什么啊?小屁孩一个。真的是错了,现在的后浪,可有的是滔天巨浪。比起前辈,背景知识的储备肯定是非常薄弱。但面对生信这样全新的知识领域,前辈不也是小白吗?谁都没有比谁优越。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他们是后辈,如果要比较,该跟他们比较的,只能是上本科时的你,不是现在的你。
那些在本科时就得到了老师支持,来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的小孩子们,简直不要太幸福。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有充沛的精力,脑子转的也快,年轻就是资本,谁都羡慕不来。
听一位朋友说,人过30,精力值断崖式下降。
所以年轻人就珍惜当下,多学点东西吧。当有一天不再年轻,你也会像前辈们一样,已经工作重担加深,也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和年轻人学一样多的东西。
03 除了返老还童 还有没有办法学好?
必须有啊!我从这1500+学员身上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为建议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建议:好心态
很多人会焦虑,课程还没有开始,就担心自己跟不上。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呗,根据墨菲定律,你越担心发生的事情,就越可能会发生。你天天告诉自己学不会、跟不上,那可能就真的学不会了。
我还见过太多因为做不出一个练习、画不出一张图、处理不好一个报错而崩溃的人。怀疑R语言版本,怀疑函数错了,甚至因为别人运行代码能成功,到自己就运行失败,怀疑自己人品不好。
其实,这才哪到哪?轻易崩溃,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遭到社会的毒打!
如果你遇到的问题很重要,千难万险你也迟早会解决掉他,就像答辩在眼前,你通宵也要把ppt赶出来;如果这个问题不重要,那你迟早会绕过去。那你崩溃个啥?只是因为身在其中,才当局者迷。
第二个建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一,什么区别的问题,可以试试看。遇到了陌生的报错,先检查代码和输入数据有没有问题,找不出问题直接去搜索,你不知道的,谷歌必应知道啊。
我还发现,现在的学员很不愿意搜索,这是因为度娘的广告、搜出来的假网站、垃圾网站,总是被骗。给你留下了阴影,觉得搜索必然无果,只有问别人才靠谱。
其实不然,编程是很小的领域,没有人做些假网站去骗你。你去必应搜CRAN,搜某个报错,搜某个图的名字,往往第一个结果就是了。
不搜索,无生信。 我们建议学完基础再上手分析实战。但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因为总有一些坑你想不到,遇上方知有,那就在练中学呗。
第三个建议:改屯资料为实际行动
谁的百度网盘,还没个几十几百G资料了。
它们会给你一种错觉,保存即学会。啊,真是想得美。
转发集赞得来的免费资料,哪会被珍惜啊?你总想着来日方长,实际上放下了可能就是一辈子啊。不要贪多,够用就行。
我们做了两年分享,办了几十次培训,发现大家缺的并不是资料,网上的资源可谓海量。实际上大家缺少的,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我的学习小组设置了每日任务和惩罚机制,每天需要做记录,交作业,不然的话要扣掉几块钱保证金,这方法确实有效,平均完成率能到百分之七八十。有一次课嫌太麻烦,取消了保证金,一周的课程几乎是石沉大海,因为没有了deadline,“来日方长”论占了上风!从此再也不敢不收啦!
这可能也是大家报培训班的意义之一吧,不仅能得到系统的入门路线指引,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能找到学习的感觉。
第四个建议:做记录
前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烂笔头也不如电子版笔记了。哪个笔记本不是写几页就扔了,哪个笔记本能跟你很多年?电子版笔记的选择有很多,公开的平台可以选简书、公众号或者各种博客,非公开的私人笔记可以选印象笔记。
自己写的笔记,查找起来更快,回忆起来、理解起来也更快。记性再好,你也只能记得一两个月前学的知识吧,那两年前学的呢?
04 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学不会
成功总是类似,不成功有千万种。
恐惧源于未知,因为畏难情绪而把自己劝退的人很多啊。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紧迫感,就像没有deadline的任务,不太被重视。心血来潮就学一下,完事就跑。
刚开始学时,确实会因为不熟悉而成长的慢。来句鸡汤嘛: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只要根扎实了,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只要过去那段时间,找到了感觉,慢慢有了掌控感,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学不会只能是因为心态不好,不够努力,还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不要拿零基础当借口啦,调整心态,行动起来啊~今天不行动,明天、明年,你还是零基础。
插个小广告!
答疑公告:生信星球答疑公告-2020年全年有效
请关注“恒诺新知”微信公众号,感谢“R语言“,”数据那些事儿“,”老俊俊的生信笔记“,”冷🈚️思“,“珞珈R”,“生信星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