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天是生信星球陪你的第440天
大神一句话,菜鸟跑半年。我不是大神,但我可以缩短你走弯路的半年~
就像歌儿唱的那样,如果你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留在这学点生信好不好~
这里有豆豆和花花的学习历程,从新手到进阶,生信路上有你有我!
豆豆写于19.9.3
今天不谈干货,聊点经历
适应与习惯
估计票圈很多都是农学出身的吧,我也是。本科植物科学与技术(话说当时真的是因为名称报的专业),这个学科融合了农学、植保和园艺,所以可以说是博采众长,也可以说是学艺不精,我也是免不了下地”锻炼“。不过说真的,虽然没种出来优质品种,但确实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环境适应性。
我相信,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启蒙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遇贵人“。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喜欢英语,选修了英语专业,很喜欢高老师上的课,他总是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大家思考,而我就是在他的课上锻炼出来敢说不怕错的”厚脸皮“,对英语也产生了超越分数的喜爱。后来感觉自己发音不好,就练习各种配音,每天练习一个,刚开始坚持不住,但后来却拿起放不下~”习惯成自然“。
误打误撞
为了和花花本科毕了业还能在一起,我们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路,继续在校念硕士。硕士生涯也算是有趣吧,倒不是说做出来了多少成绩,而是让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做研究还可以这么有趣~这就是生信,全称生物信息学。这是一门生物、计算、统计的综合学科,对生物、计算机、数学背景的学生都存在学习压力。那么我为什么会接触到这个东西呢?
其实我本来是一名”养虫官“,大家搜索棉铃虫就能看到,我每天接触的东西是什么(害怕昆虫的就不要搜索了)
我做的事情就是伺候它,为它”做饭“,然后下毒,看它死亡率。嗯,就是这么简单残酷的事情,不过看似这么简单的事,我做的也不如养虫间阿姨做得好,甘拜下风~
尽管尽心去做,却还是逃不过病毒的肆虐。饲养的棉铃虫在夏季遭受病毒的侵袭,纷纷死亡,那时我已经研二。眼看着没有课题去完成毕业设计,很是苦恼。这时老师提示我,要不做个转录组,还能快一点。我一听可以加快进度,很是开心,但什么是转录组?我不清楚。我还记得去吃饭的路上,我边走边拿手机查:”什么是转录组“,结果看到是一种叫测序的技术产出的数据,再结合电脑分析就能做的事情。发现这个有点意思,这也就开始了我和生信的结缘,那是2017年12月。
作为实验室第一个研究生信的人,很多困难都要一点点克服,甚至有时会在一个bashrc
上耗上一天,有时会因为源代码安装一个软件苦恼地不想离开座位…这就是门槛吧
机遇幸运
借助生信,我完成了我的硕士毕业,但一直有个愿望,想试一下能不能利用生信转行,去做人类健康研究。我知道这中间跨度很大,有太多的背景知识需要弥补,有太多的组学技术需要锻炼,但是我就是想去探索一下,到底能走多远?很幸运遇到jimmy,18年5月,从花花的那一个定位开始,我们产生了很多交集,也受到许多帮助。或许是由于”名人效应“,从那次共进晚餐后,我对于生信学习又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开始了写简书,开始办了公众号,也开始慢慢融入这个圈子。
2019~ 我毕业了~来到了心仪的珠海横琴,和喜欢的人一起做着喜欢的事
每天望着对面的建筑,自己心中的梦也在慢慢绽放~
请关注“恒诺新知”微信公众号,感谢“R语言“,”数据那些事儿“,”老俊俊的生信笔记“,”冷🈚️思“,“珞珈R”,“生信星球”的支持!